阅读诗人艾青在1938年写的《我爱这土地》一诗,完成1—3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看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合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诗人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
2、分析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一组意象的内涵。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宋·方维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红叶
风,把 红 叶,
掷 到 脚 跟 前。
噢,秋 天!
绿 色 的 生 命 也 有 热 血,
经 霜 后 我 才 发 现……诗歌中的前两句写出了怎样的图景?
诗歌中的最后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
的作用是什么?
答: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诗歌鉴赏(共11分)
鹿柴
王维
空上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针对本诗,请简要分析其最重要的一种艺术手法。
苏轼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请将《鹿柴》这首诗中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不少于30字)。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清溪行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颔联诗人以手法侧面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颈联诗人又以的手法正面表现清溪的清澈。(每空1分,共2分)
有人说这首诗的诗眼是“清”字,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