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在中国出现新的经济因素是
①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
②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④外商在华开办的企业
A.①②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③④ |
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讲话,提出“对于国内任何党派,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诚接纳,……中国共产党人既捐弃成见,……更望其在御侮救亡统一指挥之下,以贡献能力于国家,与全国同胞一致奋斗,以完成革命之使命。”对此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表明国民党抗日的决心 |
B.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
C.有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
D.国共两党的抗日路线一致 |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以下说法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有( )
①推动了群体性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使得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③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
④促使先进中国人从制度层面改造中国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④ |
有学者提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对三次商业革命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商业革命突破了商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②汉口镇在第二次商业革命中因繁荣著称
③第三次商业革命导致商业和贸易的中心出现转移
④三次商业革命都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清代有学者提出:“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由此材料可以看出这位学者认为( )
A.行省制的实施使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
B.元代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C.元代行省制度不利于社会治安稳定 |
D.行省制度有利于统治疆域的扩大 |
下列图片反映了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③④①② | D.③②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