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爱因斯坦身后升起蘑菇云
材料二 可以想象到,如果镭落在恶人的手中,它就会变成非常危险的东西。这里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知晓了大自然的奥秘是否有益于人类,从新发现中得到的是裨益呢,还是它将有害于人类。诺贝尔的发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烈性炸药可以使人们创造奇迹,然而它在那些把人民推向战争的罪魁们的手中就成了可怕的破坏手段。我是信仰诺贝尔的人们当中的一个,我相信,人类从新的发现中获得的将是更美好的东西,而不是危害。
——居里夫人
请完成:
(1)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材料二:毛泽东题词“实事求是”
材料三:下图所示是美国《时代》杂志1985年某一期的封面。画面很清楚地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和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1)毛泽东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信仰马克思主义的?
(2)“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试举出毛泽东依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中国革命从危机或困境中拯救出来,走上正确道路的两个事例。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时代的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哪一决定。
(4)该期杂志封面上的“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说法对吗?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10分)理论指导、研习史料和问题讨论都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完成下列问题。
(1)理论指导: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什么?
(2)研习史料: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实验。”
“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在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3)问题讨论:
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的课堂中,历史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你认为两国革命道路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
材料二: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博士说:“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
——汤恩佳《论儒教儒学对国家的重要性》
材料三: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
华盛顿是(美国)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
真正的独立,仿佛一座大厦,而政府的统一,乃是这座大厦的主要柱石……大家应当对它抱着诚挚的、经常的和坚定不移的忠心……尊重它的权力,服从它的法律,遵守它的措施,这些都是真正自由的基本准则所构成的义务。
——1796年华盛顿总统的“告别辞”
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东西两国父”
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材料四: 第五十五届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出风头的影片是获奖八项的《甘地传》,而最出锋头的人物是作古多年的印度国父——甘地。因本片而得奖的多位领奖人,上台后强调的一句话就是: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
(2) 根据材料二,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举例说明孔子思想的现实借鉴意义。(3分)
(3)根据材料三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所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了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作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约翰·洛克《政府论》(1668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思想倾向各是什么?
(2)两则材料中都提到了“上帝”的概念,分别指出其实质。
(3)分析上述思想内容对其所处时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