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俄国的革命中心是
A.圣彼得堡 | B.彼得格勒 |
C.莫斯科 | D.明斯克 |
西方一位学者指出: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实际只是半球化,只有到了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才具有真正的全球性。材料所说“半球化”演变为“真正的全球化”,其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 B.两极格局的终结 |
C.关贸总协定的推动 | D.知识经济的促进 |
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谈到安理会改革问题时指出:“日本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关键……为它取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材料表明日本( )
A.战后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
B.企图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
C.确立了新的世界霸权政策 |
D.在国际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
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2008年)的文章称: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15世纪结束了基督教对西方世界的精神统治 |
B.以工业革命为起点,欧洲世界开始崛起 |
C.在第三次转变中美国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
D.欧盟、日本、俄罗斯、东亚国家等力量推动了第三次转变 |
下图是1948年、1962年美国与西欧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所占份额的柱状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实力下降 |
B.“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
C.一体化进程推动了欧洲经济发展 |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
1947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支持成立一个在联合国范围内的欧洲联合国”,美国还通过“欧洲统一美国委员会”的组织,支持欧洲联邦主义;丘吉尔号召建立“欧洲合众国”,却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定位为“我们与他们在一起,但不属于他们之中”,要充当欧洲一体化的“朋友和监护人”。材料表明英美在欧洲联合上的主要分歧表现在( )
A.对马歇尔计划的落实问题 |
B.英美战时特殊关系维持问题 |
C.两国在欧洲联合中的地位问题 |
D.两国对战败德国处置态度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