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是
|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 B.《论十大关系》 |
|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 D.《双十协定》 |
2014年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64周年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3周年。综观60多年中俄(苏)关系的风雨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
| A.不结盟政策是我国长期的外交原则 |
| B.独立自主是我国一贯的外交方针 |
| C.意识形态是我国制定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
| D.推行新型区域合作是我国长期的外交战略 |
“越顶外交”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与“越顶外交”一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毛泽东访问苏联 | B.邓小平访问美国 |
| C.尼克松访问中国 | D.周恩来访问印度 |
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11年4月14日,第三届“金砖国家领袖”峰会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签署了《三亚宣言》,形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
| A.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 C.一直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D.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 |
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年、1972年、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建交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瓦解 |
|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
|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
|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
日内瓦会议后,毛题干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
| C.重建中美间伙伴关系 |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