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九一七年和一九一九年,俄国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这就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五四运动。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先进理论。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同时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为新思想新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道路。一九二一年,在马克思列
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就是要在全国人民中继续发扬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发扬中华民族一切革命先驱们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努力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进程,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史实叙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2)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在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上的变化及其原因。
(3)江泽民总书记要求全国人民要继续发扬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你认为近代和现阶段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下图是一幅清末讽刺漫画。漫画中火车冒出的烟用“中国铁路的现状”六字组成。
解读此图,可从如下角度设问命题:
(1)指出这幅漫画所指的是清末哪一事件?试从清政府对铁路发展的政策,分析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
(2)简要分析上述事件发生的深刻的社会原因,并说明它与武昌起义之间的关系
大清王朝是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统治中国达260多年。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大清王朝统治中国开始于哪一年?
(2)在两次鸦片战争打击下,为了实现自强,清王朝采取了什么行动?这次行动有何特点?这次行动没有使清王朝富强起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你如何看待光绪帝的变法活动?
(4)在武昌起义爆发后,清王朝的统治为什么很快宣告结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今日议和既成……购成之后……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两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三:19 世纪60-80 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
材料四:1872 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300 多万两,美国旗昌行(注:美国在中国开办的轮船航运公司)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 “创见之事”。
材料五:1888 年,北洋舰队正式组成,拥有军舰二十五艘,官兵四千多人,由淮军将领丁汝昌任海军提督。与此同时,旅顺口和威海卫两个海军基地竣工,整个北洋海防体系的建设宣告完成。李鸿章得意地说:北洋海军“声势已壮……入可以驻军辽渤,出可以援应他处,辅以各炮台陆军驻守,良足拱卫京畿。”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六: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他们认为:中国的封建传统制度是完美的,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先进的,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二者结合。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曾国藩所谓“剿发捻”“勤远略”分别指什么?从他这段话里,可以看出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何在?
(2)依据材料二、三、四,请你分析概括洋务运动有哪些积极意义?
(3)材料五中李鸿章的美好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
(4)结合材料六思考,洋务运动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上既有友好往来,也有冲突与战争,我们应以史为鉴。阅读图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院日本对华采取一系列强硬举动凸现军事色彩。据日本共同社1月16日披露的日本防卫厅应对西南岛屿“有事”的对策方针中,钓鱼岛竟然被包括其中。在这份名为《日本西南诸岛防御计划》的文件中,假想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日本自卫队如何保卫九州以南和中国台湾以北1 200公里范围内分布的大小岛屿,其中包括保卫钓鱼岛。“与其说是保卫,不如说是霸占,试图给人造成一种名正言顺的假象”,一位日本问题专家说。
(1)图一、图二揭示了什么历史信息?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概括说明图三、图四的历史场景对中国政局产生的不同影响。
(3)图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4)依据材料分析日本的野心。有关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归属问题,早在二战中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已作了明确规定,请回答该会议召开的时间、名称及具体规定。
(5)你对中日关系的发展有何重要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材料三: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义和团前期揭帖
材料四: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义和团后期揭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关经济方面的规定各体现了什么思想?从时代的要求看,这两种经济思想各具有什么鲜明的进步性?
(2)分析材料三、四,概括指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和前、后时期的斗争主张。
(3)为挽救民族危亡和争取社会进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但为什么他们的努力和斗争都失败了?请据上述材料和有关史实,对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自身的弱点进行简要分析,说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注意:两个运动,任选其一说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