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有了新的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内因是( )
①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③中国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④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陆九渊 | B.董仲舒 | C.孔子 | D.朱熹 |
《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英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话强调君主应( )
A.加强集权 | B.独尊儒术 | C.推行教化 | D.实施仁政 |
董仲舒认为,天具有意志、感情与道德,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天以祥瑞灾异影响人,人的活动也可感动天,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下列言论能比较完整地表达这一思想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
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
C.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 |
D.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
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中的( )
A.仁 | B.礼 | C.中庸 | D.德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