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词二首 刘禹锡
(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
(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 ①嗾,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秋三首(其一)
[唐]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诗人在前两联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图,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人认为此诗颈联不仅“景真,尤在理足”,请结合诗歌情感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概括。
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闻新蝉赠刘二十八①
[唐]白居易
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
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白发生头速,青云②入手迟。
无过一杯酒,相劝数开眉。
(选自《白居易集》)
【注】①刘二十八:即刘禹锡。②青云:指高官显爵。首联如何表现初夏的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其一)
卢照邻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唯馀诗酒意,当了一生中。诗歌的颔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诗歌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