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 A.社会主义现代化 | B.农业现代化 | C.社会主义工业化 | D.科技现代化 |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1985年苏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欧洲第5位下降到80年代的世界第88位。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包括
①改革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②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③控制消费,强调高积累④长期与美国争霸、竞赛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赫鲁晓夫在改革中,学习美国掀起种植玉米、发展养殖业的热潮,结果破坏了苏联的农业,最终成为人们嘲弄他的政治笑话。由此看出改革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 A.没有改变原有经济体制 | B.没有充分发展重工业 |
| C.冲破了个人崇拜的束缚 | D.严重脱离了苏联实际 |
如果对斯大林时期确立的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你不会用到的关键词是
| A.实行计划经济 | B.排斥市场 | C.单一公有制经济 | D.忽视民主法制 |
列宁认为:“在本国没有比较丰富的资本主义遗产是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大障碍,只有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所达到的技术和文化成就,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创造物质条件。”为此,苏俄实行了
| A.新经济政策 | B.工业化方针 | C.农业集体化 | D.第一个五年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