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神宗熙宁元年……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宋史》
请完成:
(1)王安石是怎样看待北宋前期财政状况的?为实践“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针,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2)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如何?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3)王安石变法的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武帝时,大事兴作,财用不足,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方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战士或不得禄,山东被实,齐赵大饥。……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代管天下盐铁,往县置均输盐铁官。郡国置均输官以相给远,以便远方之贡,故曰均输。……赖均输之蓄,仓禀之积,战士以奉,饥民以赈;一岁之中,太仓,甘仓皆满。”
材料二“(桑弘羊)置平准于京师,士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即买之,为了此富商大贾无所谋其利,反其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故抑天下之物,名曰平准。县官设衡立准,人从所欲,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能欺。……民不益赋,天下用饶。”
——以上材料均选自司马迁《史记》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桑弘羊经济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汉代桑弘羊经济改革的影响。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权宣言》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最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体现了哪些共同的民主思想?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关系如何?
(2)三个法律性文献有何本质一致性?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周文(即西魏宇文泰,北周建立后追尊为文帝)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苏绰)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以理人之要,在于清心而已。夫所谓清心者,非不贪货财之谓,乃欲使心气清和,志意端静);其二,敦教化(教之以孝悌,使人慈爱;教之以仁顺,使人和睦;教之以礼义,使人敬让);其三,尽地利(诸州郡县,每至岁首,必戎敕部人,无问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其四,擢贤良(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理人。是故将求材艺,必先择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则去之);其五,恤狱讼(性则为善,情则为恶。善恶既分,赏罚随焉。赏罚得中,则恶止而善劝;赏罚不中,则人无所措手足,则怨叛之心生);其六,均赋役(租税之时,虽有大式,至于斟酌贫富,差次先后,皆事起于正长,而系之于守令。若斟酌得所,则政和而人悦;若检理无方,则吏奸而人怨)。
——摘编自《北史·苏绰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与西魏苏绰改革的相同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魏苏绰改革的作用。(6分)
【改编】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1) 在图一和图二中找出唐朝和几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并简单概述一下这些大都市在对外贸易方面的重要作用。
(2) 比较唐朝和宋朝国际性都市地理分布的区别,并分析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官学系统》示意图:
——王晓华《中外教育史》
尽管当时读书人可以通过荐举、征召或选举的方法进入仕途,但参加太学的考试却是进入仕途的唯一稳妥途径,因此,终生乐此不疲者比比皆是。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1866年,恭亲王奕䜣为京师同文馆拟定了六条章程:一、专取正途人员;二、各员一律留馆住宿;三、按月出题考试一次;四、每届三年举行大考,高等者酌最差遣试用,下等者照常学习,下届再考;五、每月加给薪水银十两;六、三年试居高等者,照准各按升级格外优班保次。
——陈东原《中国教育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
(2)从材料二的六条章程中任选一条,分析拟定该条章程的原因。综合分析这两则材料,归纳我国不同时期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