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直接推 动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
| B.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 |
|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
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
|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宛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 | B.土地兼并严重 |
|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 D.农业和手工业紧密结合 |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 A.重农抑商 | B.闭关锁国 | C.禁止走私 | D.抑商、海禁 |
宋代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请你为书选一个合适的书名()
| A.《长安城的落日》 | B.《汴河两岸》 |
| C.《坊墙倒塌以后》 |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
“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人张籍的这首诗反映()
| A.张骞一行出使西域时的情形 |
| B.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 |
| C.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 |
| D.长安城商业繁荣,各地商人来来往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