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列宁曾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阅读下列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的论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政府和汉代不同。若以现在的话来说,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是采用委员制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既然时代已不允许再出个皇帝,则建立民国就必然成为另一时代主题。问题是建立哪一种模式的民国呢?以孙文为理论骨干的革命党人,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当时的“美国模式”。所以辛亥革命以后的民国,便是一个美国模式的民国。……不幸的是,这个生吞活剥的美国模式在中国实行起来却完全走了样。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黄炎培:“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来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
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和黄炎培的谈话(1945年7月)
请回答:
(1)钱穆对唐代政治的评论,其历史依据是什么?近代有学者认为:从唐代中央政治特点来看,中国古代也存在民主成分。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2)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时代已不允许再出个皇帝”这句话?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模式的民国”的表现和结果。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4)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的史实说明“新路”的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这一时期希腊人的思想、创造、艺术都进入了一个高潮,……这种精神活动的领导及中心是雅典。因为30余年(公元前466年—公元前428年)中,雅典由一位朝气蓬勃思想自由的伯利克里统治着。他立志把被波斯人所蹂躏的城市在废墟中重建起来。雅典现存的名胜古迹中多数是这一次伟大重建的遗物。伯利克里不仅在物质上重建了雅典城,而且复兴了雅典的精神。他不仅召集建筑师和雕刻家,更与诗人、戏剧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好朋友。
——(美)H·G·威尔士《文明的溪流》
材料二从梁启超、胡适到候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股发自晚明的新思潮,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的藩篱,萌发民主性的光华。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三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希腊在“精神”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其成因。
(2)依据材料二判断其所谓的“异质因素”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潮的认识。
(3)材料三中“独特社会”的含义是什么?
(4)结合所处的社会背景分别指出上述思想文化的差异性。

随着现代化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和深人,许多原来局部的地区性问题,现在都变得普遍化、全球化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1500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主义与19世纪的欧洲世界霸权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在经济上,这一时期中,欧洲人将他们的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地,不过,他们还不能开发那些巨大的本陆块的内地。虽然洲际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但贸易量仍远远低于以后世纪中所达到的数量。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一位英国人在1906年8月的一封信中说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整个东方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此外,俄国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俄国的事态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人们似乎已开始被一种新的精神支配:他们厌恶统治者,并以俄国为例,开始认为有可能建立另一种更好的政府形式。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20世纪以来)这些事件以不同方式阻扼并打乱了经济全球化的正常进程和秩序,破坏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未因此而停止,恰恰相反,正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战争(不论热战还是冷战)和对峙只能损害全人类的经济发展,损害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全球化受阻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孕育时期。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1)依据材料一指出所述“近代初期”起、止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的世界霸权……远远低于以后世纪”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新的精神”和“更好的政府形式”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俄国的事态”形成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秩序的因素。具体分析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孕育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材料一今天希腊的生存,受到数以千计共产党徒领导的武装人员的恐怖活动威胁。他们在许多地点,特别是沿着希腊国境,反抗政府的命令……希腊如果要成为一个独立自尊的民主国家,必须要有支援。而美国必须给予这种支援……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们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企图。
——1947年3月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恢复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钩心斗角阻扰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尼克松l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致美国国会咨文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请各举例说明美国、苏联在经济、军事领域的对抗措施。
(3)结合材料三,分析这之后国际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1)简要分析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联系。
(2)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革命道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所示事件对于材料三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概括说明材料四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①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周恩来《为江南死难者志哀》
④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回答:
(1)诗①“四百万人同一哭”是因为什么条约的签订日本割占台湾?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首诗写于 哪一年?
(2)诗②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导致这个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抗日战争时期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诗③反映的反共高潮是什么?
(4)诗④反映的解放战争时期的什么战役?结果怎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