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列宁曾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阅读下列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的论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政府和汉代不同。若以现在的话来说,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是采用委员制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既然时代已不允许再出个皇帝,则建立民国就必然成为另一时代主题。问题是建立哪一种模式的民国呢?以孙文为理论骨干的革命党人,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当时的“美国模式”。所以辛亥革命以后的民国,便是一个美国模式的民国。……不幸的是,这个生吞活剥的美国模式在中国实行起来却完全走了样。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黄炎培:“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来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
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和黄炎培的谈话(1945年7月)
请回答:
(1)钱穆对唐代政治的评论,其历史依据是什么?近代有学者认为:从唐代中央政治特点来看,中国古代也存在民主成分。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2)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时代已不允许再出个皇帝”这句话?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模式的民国”的表现和结果。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4)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的史实说明“新路”的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威尔逊宣称)总统再也不能像在我国如此之长的历史中那样仅仅是个国内人物了。我国在力量和资源上已升到头等地位,从今以后,我们的总统必须永远是世界列强领袖之一。
——布鲁斯特C.瓦尼《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
材料二 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三 国际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倡导建立国际联盟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威尔逊“征服美国”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最终没有加入国际联盟的原因有哪些。(5分)
(3)材料三中的观点是否正确?试举例说明。(3分)

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凡尔赛体系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决定了这一体系的不稳定性。图1、图2各反映了哪一对矛盾?除了上述矛盾之外,凡尔赛体系还包含着哪些矛盾?(4分)
(2)图3、图4所示人物有何主要贡献?(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以前,欧洲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靠大规模的海外投资,这些投资每年产生大量的利润。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
在工业上,与此相同的格局也很明显,因为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
——《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于1918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2)材料二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什么历史现象?(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W.E.B.杜波伊斯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7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经济损失
1 000万人

2 000万人
3 400多亿美元

材料二 (一战使)大量的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协约国和中立国的商船损失总计高达1 285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的达1 115万吨。生产遭到沉重打击,纯粹从经济角度估计,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但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英国征服土耳其主要是依靠印度的人力,但是英国对古老土耳其帝国残存部分的主权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插曲。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独立,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地位了,从而创造了一个争相弥补的权力真空。同样,英国也无力保持它的海上优势了,美国和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另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一战产生的严重后果。(3分)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对英、美、日及俄国的影响。(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