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长期以来,新能源汽车都停留在概念上, 不被人们接受。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走高和环境的日益恶化,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到来,汽车产业的调整已经迫在眉睫,抢占新能源汽车的领先地位和主动权,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的国家战略。这一变化体现出

A.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B.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C.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D.新事物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科学发展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日本古代学中国,近现代学欧洲。然而,不管怎么学,日本还是日本。日本的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恰恰是一种软实力。这启示我们
①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③相互借鉴,实现文化的融合 ④懂得文化,积极交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清明节,人们还保留着扫墓、踏青、折柳、等习俗,但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人文纪念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这表明
①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李君如在2011年9月举行的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上表示,“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在人权问题上的认同。”这一观念要求我们

A.必须认同本民族文化
B.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D.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我国福建、台湾两地闹元宵的风俗礼节一脉相承、大致相同,都是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迷、贫艺阵的习俗。这说明

A.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文化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
D.文化的具体内涵始终不变

近日,有关研究论证恢复重建圆明园的建议颇为引人注目。对于圆明园的复建,“修”“存”之争持续多年,“废墟派”称重建劳民伤财,“重建派”则称重建可恢复民族荣光。重建圆明园到底有没有必要? 如果你反对重建圆明园,可以选择的是理由是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已
④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