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区的人口不能超过的最终警戒线是
A.人口合理容量 | B.环境人口容量 | C.森林资源量 | D.矿产资源量 |
读下图“中国局部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①~④四地
A.年降水量①地比②地大 | B.土壤肥力②地比③地高 |
C.夏季气温③地比④地高 | D.海拔④地比①地高 |
造成①、④两地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 | B.地形 | C.热量 | D.水分 |
读下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特征比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正确的是
A.甲——公路 | B.乙——水运 |
C.丙——铁路 | D.丁——航空 |
从郊区运往城区超市销售的新鲜蔬菜,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读下图 “中国某地区农业用地类型及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该地区农业用地变化过程中
A.养殖用地最早消失 | B.花卉用地比重先增后减 |
C.水稻用地面积增大 | D.蔬菜用地比重持续增长 |
该地区农业用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 B.灌溉技术的提高 |
C.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 D.市场需求的变化 |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北京市周边的河北省廊坊市等多个城市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与北京市相比,廊坊市
①城市级别高②城市规模小③服务范围大④服务种类少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廊坊市快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紧邻首都②技术先进③交通便利④经济发达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影响北京市燕京啤酒厂和上地信息产业园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A.政策、地价 | B.水源、交通 |
C.能源、科技 | D.市场、技术 |
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1953年、1982年、2010年人口数据统计表(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时间(年) |
人口总数(亿人) |
自然增长率(‰) |
城市人口数(亿人) |
65岁以上人口比重(%) |
1953 |
5.8 |
22.2 |
0.8 |
4.4 |
1982 |
10.1 |
15.7 |
2.1 |
4.9 |
2010 |
13.4 |
5.7 |
6.7 |
8.9 |
1953年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据表判断1953~2010年中国
A.人口总数增长缓慢 | B.自然增长率增加 |
C.农村人口比重减少 | D.劳动力数量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