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装置F、G为两个半透膜制成的小袋,内盛有溶液乙,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细玻璃管。与F相比,G的体积较大。二者置于盛有液体甲的大容器内,最初两个小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相同。已知两种液体的浓度梯度顺序为甲>乙。图中能显示今后一段时间F和G所接玻璃管内液面变化的是( )
下列有关人口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缓解一种入侵生物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的最好方法是从原产地大量引入其天敌 |
B.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 |
C.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植树造林,采用无氟制冷剂 |
D.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导致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
由于生活习性的不同,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中,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A.水平结构 | B.垂直结构 | C.初生演替 | D.次生演替 |
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
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 |
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
下列组合,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②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
③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A.①②④ | B.③①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根据下列相关实验操作,预期结果不合理是()
编号 |
实验操作 |
预期结果 |
① |
将正常奶粉样液2mL注入试管,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 |
产生紫色反应 |
② |
剪取在4℃低温诱导培养36 h 的洋葱根尖,制成装片,在高倍镜下观察 |
细胞中的染色体均加倍 |
③ |
选一盆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先进行饥饿处理,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2~3 h并用黑色圆形的纸片夹到绿色部分,再摘下该叶片,取下黑纸片,将该叶片脱色、冲洗后,在整张叶片上滴加碘液。 |
白色边缘和遮光部分不变蓝,其余部分变蓝 |
④ |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的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染液中涂抹几下,盖上盖玻片 |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蓝绿色的线粒体 |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