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给予我们的机遇实际上是平等的,因此只有创新才能握住机遇,据此回答20—22题据资料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在于 (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
B.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英国曾是世界性的大帝国,不少史学家认为,英国在走向大国的过程中,制度的创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英国创立的制度 ( )
A.创立君主立宪政体 | B.开创自由贸易制度 |
C.建立现代工厂制度 | D.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
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也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对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 )
A.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加强国家了对经济的控制或干预 |
B.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强调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
C.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都体现了国家选择经济发展模式时必须依据时代和国情的需要 |
D.美国不断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说明其民主政治使其政府决策出现多变性 |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D.坚决反对美国的单极世界构想 |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建设全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第一个阶段。下列关于1955年我国社会状况描述错误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还未完成 |
B.西藏自治区还没有设立 |
C.政协会议![]() |
D.《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
近代中国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和则民族福,分则民族祸。两党合作时间较长且对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贡献较大的一次开始于()
A.20世纪20年代中期 | B.20世纪30年代早期 |
C.20世纪30年代晚期 | D.20世纪40年代末期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载: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
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由此把三民主义阐发为()
A.“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 B.“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C.“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 D.“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
右图是19世纪末的一幅漫画,围在“中国大饼”边的分别为英、德、俄、法、日等列强。对此漫画反映的时代主题表述不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直接刺激了这种局面的出现 |
B.德国率先开启了“分割馅饼”的序幕 |
C.清政府自此走上自强求富的洋务之道 |
D.帝国主义列强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