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太阳能 |
B.水滴石穿,外力作用强大,地质作用以外力作用为主 |
C.内力作用进行的十分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 |
D.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 |
.下面有四幅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1:200000 |
B.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2km |
C.1:20000 |
D.图上1cn代表实地距离2000km |
.读(图1-2-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该图为等温线图,该地区为盆地 |
B.若该图为等压线图,该地区常出现阴雨天气 |
C.若该图为等高线图,该地区是山地 |
D.若该图为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该地区是山地 |
读(图1-2-5)中甲、乙两幅世界著名三角洲图,判断题。 .甲、乙两图所采用的比例尺
A.甲大于乙 | B.乙大丁甲 |
C.甲、乙相同 | D.无法判断 |
.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浪侵蚀作用 | B.冰川堆积作用 |
C.流水沉积作用 | D.风力沉积作用 |
读等高线图(图1-2-13),回答题。.图1-2-13四条线处可能形成小河的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该地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 | B.雨水 |
C.季节性积雪融水 | D.永久性积雪融水 |
读等高线示意图(图1-2-12),已知a>b。据此回答题。.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
A.P为山坡上的洼地 |
B.P、Q均为山坡上的洼地 |
C.P为山坡上的小丘 |
D.P、Q均为山坡上的小丘 |
.若b的海拔高度为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处的海拔高度为
A.200<P<300 | B.100<P<200 |
C.100<Q<200 | D.200<Q<300 |
.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P、Q处的地形可能
A.同为洼地 | B.同为鞍部 |
C.同为缓坡 | D.一处为洼地,一处为小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