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人工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
| B.若图②所示为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则b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天敌的减少 |
|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
|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维持资源种群数量在K/2左右 |
已知一批胚的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A.3∶2∶1 B.1∶2∶1 C.3∶5∶1 D.4∶4∶1
甲和乙为一对相对性状,用以进行杂交实验可以得到下列四组实验结果。若甲性状为显性,用来说明实验中甲性状个体为杂合子的实验组是()
①♀甲
×♂乙→F1呈甲性状②♀甲×♂乙→F1呈乙性状
③♀乙×♂甲→F1呈甲性状④♀乙×♂甲→F1呈乙性状
| A.②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
|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 |
|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
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
|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
|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
|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
两种细胞分别拥有上表特征,从表中给出的特征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特征 |
细胞Ⅰ |
细胞Ⅱ |
| 细胞壁 |
有 |
有 |
| 核糖体 |
有 |
有 |
| 细胞核 |
无 |
有 |
| 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 |
有 |
无 |
| 细胞呼吸 |
有 |
有 |
A.细胞Ⅰ是原核细胞,可能是蓝藻
B.两种细胞的细胞壁具有相同的组成成分
C.细胞Ⅱ是真核细胞,可能是植物的根尖细胞
D.细胞Ⅱ在化石记录中出现的时间比细胞Ⅰ要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