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表示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沿途自然条件变化依次是

A.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植被: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森林
C.土壤:沼泽土-黑土-荒漠土
D.农业:种植小麦-放牧牛羊-采伐森林

(2)自东向西,自然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3)各个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东北平原—____________;大兴安岭—____________;
内蒙古高原—____________;塔里木盆地的绿洲边缘—____________。
(4)上述环境问题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5)内蒙古高原如何防治环境问题?绿洲如何防治环境问题?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是北半球的 季,亚欧大陆上形成 (高、低)气压,它切断了 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
(2)半年后,A处吹 风(风向),性质是 。B处吹 风。(风向)
(3)季风环流使我国东部地区夏季 (气候特征),冬季
(气候特征),从而形成了典型的 气候。
(4)东亚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而南亚地区季风的成因是
(5)可以用来说明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风形成的图示是()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此图表示热力环流,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则B、C两处气压高的是 ,气温高的是
(2)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季风环流,B处是亚欧大陆,C处是太平洋,则②的实际风向是 风,形成东亚季风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3)如果此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的大气环流圈,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则②是 (气压带或风带),在其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
(4)如果此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A、B、D表示三大类岩石,C表示岩浆,则②表示的地质作用或过程是 ,④表示的地质作用或过程是

读下图,并回答问题。(10分)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C气流来自 气压带。
(3)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那里一般是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 。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那里一般是___ 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
(4)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 ;一年中,受C气流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戊为 ;从地貌类型看,丙为
(2)从地质作用看,乙处由 作用形成,丙、丁处由 作用形成。
(3)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 处,如果要找石油和天然气宜选择在 处,找地下水宜选择在 处。
(4)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_ ,环节②代表的名称是
(5)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 环节水量明显增多(填序号)。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克服气温低、负载大、雪面软等诸多困难,于南极中山站时间2013年12月24日20时(东五区)抵达泰山站(东经76°58′、南纬73°51′)建站地点,开始泰山站建站工程。全部工程将在2月10日前结束。
材料二:抵达泰山站建站地点时的日照图。

(1)考察队抵达泰山站建站地点时,北京时间是2013年月 时。
(2)图中的四个中国南极科考站,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站。
(3)图示日期,有极昼现象的科考站有 个,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_______站。
(4)从抵达泰山站建站点到全部工程结束的这段时间,盐城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
(5)南极建站最大的困难之一是大风,由上图可知,南极泰山站位于(风带)____________。下图是南极泰山站的主建筑楼——“中国灯笼”的效果图,“中国灯笼”底层架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