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1~2题。

①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②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

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

1.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影响,要谨慎选择。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
B. 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C. 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2.

孔子说:"无友者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8分)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注】①赋得:《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赋得是一种诗体。张九龄摘取古人成句作为诗题,故题首冠以“赋得”二字。
②机:指织布机。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答:         
(2)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分)
答: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秋词行秋
(刘禹锡)(徐玑)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嗾:“教唆”的意思。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情感基调是,徐诗的情感基调是
(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整首诗的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立,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出峡,先是漂泊湖北,后转徙湖南,大历四年正月由岳州到潭州。写此诗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诗人仍留滞潭州,以舟为家。
(1)本诗颈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农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本诗与刘禹锡的《乌衣巷》都写到了燕子,燕子的形象在两诗中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很复杂的,请仔细赏析,指出都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作者在抒发情感的时候,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宏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1)有人认为此诗全靠一个“空”字将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请以诗的前两联为例,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