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图索骥”讲的是,古时候的相马名家伯乐在《相马经》中说:良马的额部隆起,四个蹄子犹如垒起的酒药瓶。他的儿子按书中讲的特征去相马,结果又手捧了一只蛤蟆回来,说他相中了千里马。伯乐儿子的做法属于 ( )
A.唯心主义 | B.经验主义 | C.教条主义 | D.形而上学 |
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文化的融合和交流越来越频繁,通过自觉的文化批判和文化选择,使中华文化根深叶茂,永葆青春。对“自觉的文化批判和文化选择”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
B.对传统文化批评性继承,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成为文化创新的主体 |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D.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
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不少方面不能说只是封建主义的产物,它们是人们从长期的生活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深深地影响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几千年来生存发展没有中断而且在今天又能重新复兴的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 )
A.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主义的东西也有积极成分 |
B.不能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成果说成是封建主义的东西 |
C.传统文化和封建主义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分开的 |
D.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封建主义和传统文化 |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家。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这说明( )
A.徐悲鸿在实践中进行了文化创新,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B.中西画法混合就能画出名画 |
C.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 |
D.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
“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这种观点否定了( )
①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实践是知识的母校,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这一谚语体现了( )
①实践与知识不可分割
②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作指导
③一切优秀文化都来自于社会实践,引导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对社会实践有反作用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