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在“一战”前是同盟国成员,而在战争爆发后却倒向协约国一边参战。意大利的这种剧烈态度变化 ( )
| A.使德奥集团一开始就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
| B.表明意大利认识到德奥集团发动大战的非正义性 |
| C.成为大战有利于协约国的重要转折点 |
| D.说明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状况的主要因素 |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 B.郑国渠 | C.灵渠 | D.芍陂 |
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
|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
|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
|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
我国最早发明的松土农具是
| A.石斧 | B.耒耜 | C.铁锄 | D.石犁 |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 A.耕作方式的进步 | B.土地制度的变化 |
| C.手工业的进步 | D.赋税制度的变化 |
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4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 王朝的专制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