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5年,德意志新旧教诸侯签订和约所确立的原则是
A.“教随国定” | B.路德派新教成为将来德国的国教 |
C.“因行称义” | D.在《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
B.提出“工商皆本” |
C.主张“经世致用” |
D.批判君主专制 |
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 ()
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
②荀子主张礼法并施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轶:超过一般)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
“礼教始行,源溯春秋,谁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靡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 ()
A.孔子 | B.董仲舒 |
C.荀子 | D.孟子 |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复礼” |
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