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实际情况比作“地形”,理论就是“地图”。当实际情况发生很犬变化的时候,我们不要期望按照“地图”来修正“地形”,而只能是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据此回答3-4题。
3.从哲学上看,“地形”与“地图”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 |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
| C.前者是有规律的,后者是无序的 | D.前者是社会现象,后者是自然现象 |
4.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的哲学依据是:
①错误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②物质决定意识③主观必须与客观相符合④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在特种基因组中嵌入特定的外源基因的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制品。回答以下问题人们能够利用转基因技术研制开发出转基因食品,表明
| A.人们可以改变生物遗传的规律 |
| B.人类具有改变世界的能力 |
| C.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
| D.人类可以创造出新的物种 |
对于转基因食品有益还是有害,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转基因食品不能全否,也不能全肯,它们中有的不存在安全问题,但有的还要对其安全性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这一观点
①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③看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看到了事物的两面性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袁隆平认为: “转基因食品对于人体是否有伤害,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来考察,至少需要两代人才能得出结论。”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句话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的是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
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 A.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
|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 D.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
没有物就没有影,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这种观点
| A.是形而上学的不可知论 | B.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 |
| C.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D.正确概括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
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由此可见
| 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 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 |
| 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 | 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