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的物质需求会紧缩,而精神文化需求会膨胀。当购车、买房比较困难的时候,人们会转向相对廉价的消费。文化消费既能满足精神需求,又不超出人们的承受能力,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大规模的需求。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国务院审时度势,于2009年7月22日讨论并原则上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一举措体现了( )
①生产决定消费 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③经济决定文化 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④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
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 |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
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 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 D.祸兮福倚福兮祸伏 |
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C、④①、D③④
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了760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
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 |
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 |
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
D.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