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
2008年某国新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说:“它是人类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主要任务在于解决工业化市场任务,建立工业化社会的基础。”符合该评价的历史
A.新经济政策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中国的改革开放 | D.罗斯福新政 |
安德烈.普拉尔东诺夫的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这段话主要表明了
A.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
B.新经济![]() |
C.农民对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强烈不满 |
D.农民对斯大林模式下农民的困难生活不满 |
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 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
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 D.积极发展“新经济” |
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于
A.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 B.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 |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
中国的火车经历了由图一到图二、图三到图四的变化。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新中国的成立 |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C.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 | 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