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指出:“对于与此新社会、新中国、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痛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句话说明( )
①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 ②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科学的传播
③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 ④全盘否定儒家文化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维某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曰:……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该文中的“某年”可能是( )
| A.中华民国二十年 | B.中华民国二十四年 |
| C.中华民国二十六年 | D.中华民国二十九年 |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
|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 B.主张选择资本阶级民主道路 |
|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
梁启超在一封家书中写到:“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的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尤其是利用工人鼓动工潮……结果闹到中产阶级不能自存,而正当的工人也全部失业。”这封家书的内容主要反映了梁启超( )
| A.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满 | B.对当时国民革命产生的忧惧 |
| C.对国共两党合作的肯定 | D.对革命统一战线的否定 |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依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
| B.五四运动的成功是工商学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
| C.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 |
| D.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
1911年12月日本《朝日新闻》刊登的一封信写到一旦共和政府建立起来,人民的捐税负担会比现在更重。甚至就这一点而言,共和政府也不可能统治中国。中国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如何筹措外债使国家免于破产。”材料表明( )
| A.中国政治民主化缺乏经济基础 | B.日本为干涉中国内政制造舆论 |
| C.实业救国是共和政府必然的选择 | D.中华民国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