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出席会议的各国领导人重点就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下列关于国家的认识正确的是
A.国家是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
B.国家的根本属性是超阶级性 |
C.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
D.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
将协商置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协商民主有利于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民主和科学。为此公民参与公共部门决策的途径有()
①社情民意的反映表达②公共政策的听证表达
③信访渠道的申诉控告④媒体舆论的检举监督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在我国,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C.中央人民政府 |
D.国家最高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
在社会公众的强烈呼吁下,近来国务院下属98个部门中的绝大部分已向社会公开了他们的“三公”经费(公车购置费、公务招待费、出国经费)及财政拨款情况,至此,中国的预算公开终于迈出了“从无到有”的一步。公众关注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算公开,反映的是()
①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利于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
②公民有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
③“财政预算公开”是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④民意是政府科学决策的出发点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2014年“两会”上,“微博问政”进一步得到人大代表的青睐。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把通过博客、电子邮件等方式与群众联系、听取群众意见当成自己的份内工作。“微博问政”( )
①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参与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②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行使决定权
③有利于公民表达意愿,维护公民做为国家主人的地位
④密切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确定宪法日为哪一天的过程中,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讨论,最终高票通过12月4日为我国宪法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宪法日()
①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立法权
②设立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主基础上集中,集中指导下民主
③设立过程说明人大常委会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④有利于弘扬宪法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