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乃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1.根据表2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农业,根据所学经济学知识,提出发展农业的有效经济措施。
3.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党的宗旨出发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的。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改革发展中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
最近几年,我国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三峡水库蓄水成功;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取得阶段性成果;南水北调工程启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这些表明了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使自然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从而可以说人类可以不服从自然。
问题: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十一五规划”提出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人类为什么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读下面漫画回答问题。
(1)“建疗养院听风水先生的话”体现了一种什么哲学思想?
(2)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对这幅漫画所反映的问题作简要评析。
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决定巩固农民经济,对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以及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民减免税收。如按余粮收集制,1921~1922年应征收粮食4.23亿普特(1普特约为16.38千克),改行粮食税后实际征收2.4亿普特。
试说说粮食税较余粮收集制的进步之处和历史意义。
从1956年2月开始,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的一些领导同志,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取了中央农业、工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建国以来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对经济建设问题进行的一次时间比较长、内容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之后,由毛泽东在4月25日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5月2日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进一步作了阐述。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哪些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