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年2月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炼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军娄山关的时间、气候和环境,而且为下面进军的壮行演染了气氛。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这里“碎”字表现了马蹄踏在结了霜冻的岩石上发出的细碎、杂乱的声音,“咽”字表现军号声在寒冷的西风中抖动振荡,时高时低,时断时续,犹如气咽难喧的实况。用字之妙,深得词学家赞赏。
C.“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深刻内涵是:虽然革命力量被“右”倾错误葬送殆尽,但我们要以遵义会议为新的起点,再从头走起,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D.词中晨景雄浑凄清,黄昏景色壮阔悲凉,加上行军的艰难和战斗胜利后豪迈之中兼有的历史沉重感,构成了深沉厚重、悲壮慷慨的意境,十分耐人寻味,具有英雄史诗般的格调。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酒泉子
潘阆①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②
【注释】①潘阆:字逍遥,又号逍遥子。至道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四门国子博士。后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②水云寒:因是清秋,所以水云觉凉。
词的五、六两句“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宋杨湜《古今词话》云:“潘逍遥狂逸不羁,往往有出尘之语。”词的结尾两句“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寄托了词人什么思想?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
梦入关吴门梦故山
韦庄赵嘏
梦中乘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心熟家山梦不迷,孤峰寒绕一条溪。
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秋窗觉后情无限,月堕馆娃宫树西。
【注】①传:驿站的马车。②馆娃宫:古宫殿,在吴门(今苏州)灵岩山上。
两诗都写梦回故乡,借梦抒情,但梦境却各有特色,请对两者作分析比较。
两诗均写“月”,其作用基本相同,请对此作具体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注]
江 昉
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
谁家翠管吹愁?一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
【注】 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
(1)词的上片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对“搅乱”一词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宋)蒋 捷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注】①从他:听任他。②檐牙:高高翘起的屋角。
词中的说话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
请简析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答:

阅读下面的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莲
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①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眠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注】①青房:莲蓬。
首联和颔联写了秋莲哪些特征?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