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6分)
(1)图中A表示 ,D表示 。(写出基团的中文名称)
(2)由氨基酸分子形成该化合物的反应叫做 。
(3)图中表示R基团的字母是 ,表示肽键的字母是 。
(4)该化合物叫 ,是由 种氨基酸组成的。
(1)图1表示对果蝇眼形的遗传研究结果,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状眼是因为,该变化称为。雄性棒眼果蝇的基因型为。
(2)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lBX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l,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在一起,如图2所示。l在纯合(XlBXlB、XlBY)时能使胚胎致死。请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棒眼雌果蝇(Xl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杂交,子代果蝇的表现型为,其中雄果蝇占,这是因为。
②将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用X射线处理后,性状没有发生改变。为检验其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用棒眼雌果蝇(XlBXb)与之杂交,得到的F1代有3种表现型,从中选取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若经X射线处理后,发生了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雌果蝇应占;
若经X射线处理后,未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雌果蝇应占。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植物光合速率不同,这是由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的,同一品种的光合速率主要受光照、CO2浓度、温度、水分、矿质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甲图是在乙图m点的条件下测得的曲线,乙图是在甲图c点的条件且水分充足测得的曲线,请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限制甲图 C 点后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两曲线的差异是由植物本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3)乙图中两曲线后段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要在乙图的 n 点条件下测得阳生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 CO2同化速率关系曲线,则该曲线与甲图的阳生植物曲线比较b点c点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提出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光能的一种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甲、乙分别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和高等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据图回答:
(1)图中[2]、[5]、[6]、[10]、[11]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
系统,其中结构[2]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 、能量交换、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甲图所示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具体场所是(填结构名称)。
(3)与自然界中碳循环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填编号)。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______(填编号)。
(4)在细胞工程中,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第一步是用____________法除去________(填编号);动物细胞融合采用的诱导方法与植物细胞不同的是常常用到_____________作为诱导剂。
(5)在分泌抗体的过程中,核糖体上合成有关蛋白质分子,在有关细胞结构间移动的顺序是(用编号和箭头表示)。
某遗传病研究所对一地区的人类遗传病进行调查,发现有一种遗传病表现出明显家族倾向,且往往是代代相传,下图为该研究所绘制是的此病在这个地区10000人中的发病情况图。请分析回答:
(1)控制该图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主要理由是 。
(2)对某患病男生的家族进行分析,发现他的祖父母、父亲和一位姑姑都患病,另一姑姑正常;患病的姑姑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其他家族成员正常。
①
|
绘出相关遗传系谱图,并标出该男性父母的基因型(该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2分)。
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 01%、0. 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 h、36 h、
48 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 h、12 h、24 h、36 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5~8 min。
④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⑤用石炭酸一品红试剂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 |
清水培养时间(h) |
||||
质量分数(%) |
时间(h) |
0 |
12 |
24 |
36 |
0. 0l[ |
24 |
10. 71 |
13. 68 |
14. 19 |
14. 46 |
36 |
9. 94 |
11. 99 |
13. 59 |
13. 62 |
|
48 |
7. 98 |
10. 06 |
12. 22 |
11. 97 |
|
0.1 |
24 |
7. 74 |
9. 09 |
11. 07 |
10. 86 |
36 |
6. 12 |
7. 87 |
9. 98 |
9. 81 |
|
48 |
5. 97 |
6. 68 |
7. 98 |
8. 56 |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
(2)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3)根据所学知识推测,石炭酸一品红试剂是一种性染料。
(4)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5)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①质量分数为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
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
(6)右面为一位同学在步骤⑥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