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8年黄河调水调沙,自6月19日开始,至7月3日结束,历时14天,为历次调水调沙流量最大的一次。据此回答下面几题。
黄河调水调沙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有
①流水侵蚀作用②流水搬运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④流水沉积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黄河调水调沙多选在汛期来临之前,是因为

A.此时黄河水量最丰富
B.可为汛期防洪留出足够的库容
C.此时黄河河水含沙量最大
D.此时黄河下游河段需水量最大

综合治理黄河,除调水调沙外,还需要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
①中游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
②下游加固大堤,清理河道
③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④建立水利枢纽,合理调节水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关河流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集水线 B.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分水线
C.流域边界与某一条等高线完全重合 D.流域面积的大小与周围地形有关

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1980和2010城市周边土地利用状况,该城市有一条自东北流向西南的河流,据此回答题。

2010年为快速获取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的信息,采取的地理手段最有可能是()

A.GPS   B.RS    C.GIS   D.GPS 和GIS

对比1980和2010年土地利用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2010年各种土地利用面积都有扩大
B.两幅图中工业用地的分布都是合理的
C.伴随土地利用的变化,该城市周围的农业种植结构极有可能发生变化
D.2010年图中绿化用地仅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图1),回答问题

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 D.华东地区

六大区域中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的地区的地形为()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针对这种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 B.开垦梯田 C.增加城市建设 D.减少降水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完成下题。

2003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B.古长城遗迹 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D.草方格沙障

毛乌素沙地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在不同地区,荒漠化类型不同。关于其荒漠化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低湿滩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蚀荒漠化②开垦的旱地荒漠化主要为盐渍化
③梁地荒漠化主要为水蚀荒漠化 ④从总体上看,毛乌素沙地以风蚀荒漠化为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