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人的非人道行为。
材料二:2004年11 月,当时的日本外相在记者招待会上承认: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是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1945 年间的侵华战争符合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两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课内外知识,说明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是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2年1月1日,中美建交迎来第33个周年。回顾中美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奥巴马执政百日》
(1)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政治体制的构建上, 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如何体现“效法美国”的?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哪一规定与美国政治体制不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1943年,美国罗斯福指出:“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 ——引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3)根据材料二,说说二战期间美国对华的政策。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因。
材料三 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隧道口的光亮”。
(4)请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分水岭”?
(5)依据上述材料,指出中美处理双边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
材料二现代文明在政治上以“民主”作为自己旗帜,但这时的民主已不再是古希腊时代的那种幼稚的“古典民主”了。——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民主的“幼稚”之处的两点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英国为近代西方政治文明做出的贡献。
材料三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缺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了。 ——毛泽东
(3)中国完成“独立”后,新中国制定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学习中国古代史,宋代是无法绕过的一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期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措施。(不得摘抄原文)(1分)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书”、“枢密院”、“三司”的长官称谓。
材料二

材料三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三例说明宋代商业经济繁荣的表现。
材料四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五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令汤因比、余秋雨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1)按照梁启超对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的分期,请你列举“第一期”与“第二期”的主要事例。
(2)“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个事件有哪些重要内容?
(3)结合梁启超的观点,谈谈你对中国学西方历程的认识。

材料一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
梭伦改革: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商鞅变法: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二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四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两次改革内容的共同之处。两者改革对于各自的政治带来体制带来怎样的影响?
(2) 依据材料二,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1分)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方式有何不同?材料四中,日本没有“骤然强搬硬套”,在改革中也保留了所谓的“民族传统”,请举例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