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06年12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着重研究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群众对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必须
① 公正司法,提高办事的质量和效率
② 依法行政,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③ 制定法律,使政府服务有法可依
④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④ |
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建设者们依靠智慧与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 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
在克隆技术刚刚产生时,人们认为克隆动物与它的供体从形态上一模一样,而最近,美国华裔科学家杨向中教授通过利用成年牛体细胞克隆小牛实验证实,克隆牛在斑纹等一些细节上与供体有所不同。据介绍,克隆动物与它的供体,以及用同一供体的体细胞培育的克隆动物,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据此完成1—2题。在克隆技术刚刚产生时,人们认为克隆动物与它的供体从形态上一模一样,而最近的实验证实,克隆牛在一些细节上有所差别,不可能与供体完全一模一样。这说明
A.人们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扩展、深化和向前推移 |
B.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
C.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D.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
上题中的材料还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
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 D.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科学实验 |
有一只鹰的愿望是飞遍世界,但它成天沉溺于幻想之中,忽略了学习觅食的技巧和长途飞行的本领,结果到老时,飞遍世界的心愿仍未实现。这则寓言启示我们
A.要把理想通过艰苦奋斗付诸行动 | B.要树立起远大理想 |
C.要有面对现实的精神 | D.要正确处理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
由美、英、法、日、德、中等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宣告绘制完成,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工程,对于探索生命奥秘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基因技术将广泛运用于制药、诊断、治疗、培育新物种等方面,它将把现代生命科学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据此回答1—2题。从哲学上看,这一伟大的科学工程表明
A.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 B.实践对认识具有能动作用 |
C.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 D.正确的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
上题材料中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对生命科学以至生物技术发展的巨大作用表明
A.实验能够促进社会生产不断发展 | B.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
C.实验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 D.实验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 | B.发展的观点 | C.实践的观点 | D.矛盾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