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论语·为政》选段,回答问题。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②馔③,曾是以为孝乎?”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①色,脸色,此处指好脸色。难,不容易。②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③馔:吃喝。
  (1)下列对以上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敬父母就要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孝敬父母最难做到的是始终心甘情愿,和颜悦色。
B.孔子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认为孝不是空泛的,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要依礼而行;父母过世以后,丧祭也应合义合礼。
C.父母常常为子女的疾病而担忧。作为子女,更要担忧父母的疾病,尽量减少父母为自己担忧,这也是行孝道。
D.孔子认为子女尽孝,就是有事情要替父母去做,有好酒食要让父母先吃,只要他们衣食无忧,就算是行孝道了。

  (2)孔子认为,孝为人之本。结合上面的材料,联系现实生活,请你谈谈对孔子“孝”的认识。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兰亭诗
王羲之
三春启群品①,寄畅②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瞰绿水滨。
寥朗③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④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注释】①群品:指万物。品,类。②寄:即寄托。畅:畅快的心情。③寥朗:空阔明朗。④群籁:指诗人耳闻的大自然中种种音响,亦指万物。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
(2)该诗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鹧 鸪 天
(北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①取次:随意。
(1)作者在词的上阕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塑造了什么样的杜鹃形象?
(2)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程处士
(唐)王绩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注]①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订的。
(1)赏析诗歌首联的表达特色。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唐]李白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宋]黄庭坚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①帝子③湘娥:娥皇、女英;尧之二女,故称“帝子”;为舜之二妃,溺死后为神,住洞庭湖中的君山上。②君山:在岳阳西洞庭湖内。
黄庭坚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两首诗所写洞庭湖的景色,各有什么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