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
| A.严重、困难、农民、地区、解放 |
| B.敌人、解放军、中国人民、美国、解放 |
| C.准备、中国共产党、敌人、改造、经济建设 |
| D.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祖国 |
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 A.全体国民 | B.全体成年国民 |
| C.所有的成年男子 |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
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中,与此想法直接相关的是
| A.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 B.在地方设转运使 |
| C.设三司管理财政 | D.派文臣任知州 |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
|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替代禅让制 |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
|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 A.与皇帝“共治国事” |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
|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