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对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我也,岁也(判断句)
B.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C.树之以桑(介词短语后置句)
D.可以无饥矣(判断句)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词语解释
(1)梦亦同()
(2)外与天()
(3)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4)颓然醉()
(5)游于是乎始()
(6)故为之文以()
翻译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兰亭集序》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节选《游褒禅山记》
下列对句式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是判断句,句中“是”是指示代词,“也”表判断。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句中“于其址”是介词结构。
C.“而今安在哉”是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应该是“而今在安哉”。
D.“何为其然也”是状语后置句。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悟言一室之内 B.冯虚御风
C.青青子衿 D.于嗟鸠兮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望美人兮天一方
C.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D.感慨系之矣

下列句子中的“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儿已薄禄相 B.会不相从许
C.不得便相许 D.还必相迎取

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鱼虾而麋鹿”中的“侣”和“友”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B.“顺流而也”中的“东”与“望武昌”中的“东”活用情况一样。
C.“火尚足以也”中的“明”与“常在于险远”中“险远”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D.“不知东方之既”中的“白”是形容词,解释为“白色”。

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只要是我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为之死多次我也不后悔。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固然是一世英雄,可是现在在哪里呢?
C.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
D.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我不能胜任你家的使唤,白白地留住没有什么用处。
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不平常
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高的,长长的
C.距洞百余步,有碑仆规律,方法
D.所以兴怀,其一也思想情趣,情致

对下列重叠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飘飘:形容很得意的样子。
B.高余冠之岌岌兮岌岌:高耸的样子。
C.芳菲菲其弥章菲菲:花草茂盛。
D.山川相繆,郁乎苍苍苍苍: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B.“忠魂万里龙舟吊,遗迹千秋粽带香”是有关荀子的名联。
C.六合:古时候迷信,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适合,就叫六合。
D.“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下列加横线词语不属于同一语言现象的一项是()

A.便可白公姥 B.昼夜勤作息
C.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 D.否泰如天地

请将第一部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4)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复东定沛,破泗水,守薛西……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之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
下列句中加横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师霸上,以待大王暴:指(军队)露宿
B.而使张良谢项羽谢:辞谢
C.顾独与一宦者绝乎绝:诀别
D.吾适丰、沛,问其遗老 适:适逢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刘邦手下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猛、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鸿门宴》中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而本文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言词也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中,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之情。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3)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捍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县)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梁内史之缺也,孝王新得齐人公孙诡,说之,欲请以为内史。窦太后闻,乃诏王以安国为内史。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及杀故吴相袁盎,景帝遂闻诡、胜等计画,乃遣使捕诡、胜,必得。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举国大索,月余不得。
内史安国闻诡、胜匿孝王所,安国入见王而泣曰:“主辱臣死。大王无良臣,故事纷纷至此。今诡、胜不得,请辞赐死 。”王曰:“何至此?”安国泣数行下,曰:“临江王,适长太子也,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以私乱公。语曰: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同“挠”)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宫车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孝王泣数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诡、胜。诡、胜自杀。汉使还报,梁事皆得释,安国之力也。
丞相田蚡死,安国行丞相事,奉引堕车蹇(跛脚)。天子议置相,欲用安国,使使视之,蹇甚,乃更以平棘侯薛泽为丞相。安国病免数月,蹇愈,上复以安国为中尉。岁余,徙(调职)为卫尉。……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如太后宫车驾晏:迟。宫车迟出,旧为帝王死亡的隐讳说法。
B.田甲曰:“然即之。”溺:用小便浇灭
C.天子议置,欲用安国相:帮助
D.死灰不复然乎?独:难道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捍吴兵东界。徘徊于斗牛之间
B.张羽力战,安国持重,故吴不能过梁。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大王终不觉寤。謇朝谇而夕替
D.更以平棘侯薛泽为丞相。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6.辨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选出全含有使动用法的一组()
①后世之其传 而莫能名者②民生之多艰
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④火尚足以
手巾掩口啼⑥常在于险远
⑦否泰如天地,足以汝身⑧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A.①③⑦ B.①⑤⑥ C.④⑤⑧ D.②④⑥

下面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中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有如太后宫车晏驾,大王尚谁攀乎?

A.亦自缢于庭树 B.不吾知其亦已兮
C.凌万顷之茫然 D.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
B.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
C.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
D.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楚等国叛乱时,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韩安国和张羽因此名声显扬。
B.韩安国在狱中被狱吏田甲侮辱。等到从囚徒被任命为梁国内史,韩安国不计前嫌,坚持让田甲回来就职。可见,韩安国是个宽厚大度的人。
C.公孙诡、羊胜蛊惑梁孝王争取做皇位继承人并增加封地,甚至为此行刺当权的谋臣。景帝得知后派使者捉拿他们,因梁孝王藏匿,没抓到。韩安国援引临江王之事来劝诫梁孝王,令梁孝王悔悟。
D.田蚡死后,韩安国代理丞相职务时,因给皇帝导引车驾而掉下车,跌跛了脚。天子本打算任用韩安国为丞相,因安国脚跛得很厉害,就再也不愿意重用他了。

请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
(2)此所以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祖父修,安帝时为太尉。父盖,赵国相。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实为师友。
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复征,再迁渔阳太守。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授乌桓校尉。鲜卑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李君矣。”其见慕如此。
永寿二年,鲜卑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先是羌虏及疏勒、龟兹,数出攻钞张掖、酒泉、云中诸郡,百姓屡被其害。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自是之后,声振远域。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转蜀郡太守 (2)鲜卑犯塞
(3)今日乃得李君矣 (4)荀爽尝就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母老乞不官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B.今日得御李君矣家祭无忘告
C.陵后阿附宦官扶苏数谏故
D.祖父修,安帝时太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用者

下列句中有词语与例句“守令畏威明”中的“威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亲贤臣,远小人 B.胡人大举入塞
C.披坚执锐 D.此教我先威众耳

下列句子与例句“其见慕如此”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管夷吾举于士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时人莫之许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膺性简亢,无所交接 B.因为其御,既还
C.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 D.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性格刚直高傲,他不喜欢交往,只是同郡的荀淑、陈实作为师友。他淡于名利,历任青州刺史、渔阳太守等官职,在改任蜀郡太守时,他借口母亲年迈而不赴任。
B.李膺为官威严清明,所以升迁为青州刺史后.当地郡守县令听说消息,多弃官不做。
C.李膺担任护乌桓校尉,作战勇敢。敌寇侵犯边塞时,他常常冒着被流箭和飞石击中的危险,临阵御敌,击退来兵,贼兵非常害怕。
D.李膺为官清廉,做度辽将军时在与鲜卑大战之后,将所掳掠的鲜卑人全都送还塞下。

翻译下列句子
(1)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
(2)鲜卑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