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对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动句,拘,被拘动词本身表被动)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被动句,放逐,被放逐)
C.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被动句,膑,被膑)
D.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判断句)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从衡之说虽反覆百端,然大要合从者,六国之利也。昔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使之朝聘以相交飨宴以相乐会盟以相结者无他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家国也。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亲,则秦虽强暴,安得而亡之哉!夫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故以三晋而攻齐、楚,自绝其根柢也;以齐、楚而攻三晋,自撤其藩蔽也。安有撤其藩蔽以媚盗,曰“盗将爱我而不攻”,岂不悖哉!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 ①从衡:即“合从”、“连衡”。 “合从”是连合六国对付秦国的策略;“连衡”是分散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②三晋:旧时称瓜分晋国的韩、赵、魏为三晋。
⑴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原文: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亲,则秦虽强暴,安得而亡之哉!
译文:
⑵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3分)
昔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使之朝聘以相交飨宴以相乐会盟以相结者无他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家国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每小题2分)
㈠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㈡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亲附
B.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
C.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
D.戍卒叫,函谷举举:拔,攻占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斯用兵之效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故为之文以志
C.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下列句子所属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赵尝五战于秦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 而今安在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相与枕藉乎舟中
4.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
原文: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文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卧而听之,绰于是指陈帝王之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
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账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累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官岁余,未见知知:了解。
B.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典:主管。
C.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赞:赞赏。
D.其四擢贤良擢:选拔。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苏绰有才能的一组是
1少好学,博览群书2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 3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
4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 5务弘强国富人之道 6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A.145 B.136 C.256 D.234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帝与惠达讨论政事,惠达不能提出对策,叫来苏绰商议,苏绰为他酌情裁定,后周文帝称赞苏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B.在与苏绰等大臣们前往昆明池观鱼的途中,周文帝通过询问城西故仓池的情况,更加看重苏绰,当夜就向他询问治国之道。
C.苏绰在周文帝力图改革朝政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了许多治国方略,周文帝对此很重视。
D.苏绰常把治理好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他广泛地寻求贤能之人。凡经他推荐的人,都做了高官,而且能得到周文帝的信任。
11.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卧而听之,,绰于是指陈帝王之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
(2)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巢谷传
[宋]苏辙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会泸州蛮乞弟扰边,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
自雷徙循。子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子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子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子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子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子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选文有删节)
[注]①举武艺:科举考试中的武科考试。
②乞弟:泸州西南少数民族乌蛮首领斧望个恕的儿子。
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畜弓箭畜:储备 B.尤与之善善:交好
C.予方乏困乏:疲乏 D.尚何以发之发:宣扬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巢谷幼时随父学习,后进京赶考,却弃文从武,不久学成,可惜最后没有考中武举。
B.巢谷与作者是同乡,且相交甚笃,因而不顾高龄和体弱去看望远谪岭南的苏辙兄弟。
C.文章通过完成存宝嘱托和探望苏氏兄弟等情节,刻画了巢谷重朋友情谊的性格特点。
D.作者对巢谷的品德才能非常欣赏,对他的一生遭遇则充满同情,为此写·卜了这篇传记。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译文:
(2)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忐也。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少孤,游学于洛下。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客民输木,橔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①;若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改大理寺,知宜兴县。官市湖洑茶。茶恶者旧没官,若谷使归之民,许转贸以偿其书。徙知陕州。盗聚青灰山久不散,遣牙吏持榜招谕之,盗杀其党与自归。徙潭州,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货死,隶他州。既而逃归,复功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迁太常少卿,知滑州。河啮韩村堤,夜驰往,督兵为大埽②,至旦堤完。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计。若谷乃制石版为岸,压以巨木,后虽水,不复坏。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迁给事中,知寿州。豪右多分占芍陂③,陂皆美田,夏雨溢坏田,辄盗决。若谷摘冒占田者逐之,每决,辄调濒陂诸豪,使塞堤,盗决乃止。加集贤院学士,知江宁府。民丐于道者,以分隶诸僧寺,助给舂囊。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婚、无赖委妻去,为立妻,不还,许更嫁。进尚书工部侍郎,拜参知政事。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谥康靖。若谷性资端重,在政府,论议常近宽厚。治民多智虑,恺悌爱人。其去,多见思。
【注】①赇:贿赂。②埽:sào,治水工程用以护岸或堵决口的器材,一般用秫秸、芦苇捆绑而成。③芍陂:què běi.蓄水池塘名,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在今安徽寿县南。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葺兵营,课民输木葺:修缮
B.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程:日程
C.洞庭贼数邀商人船邀:拦截
D.每贷死,隶他州贷:宽免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少孤,游学于洛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欲苛苦输者,因以取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官仓依山而贮谷少
泉涓涓而始流
D.使塞堤,盗决乃止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滑州任上,黄河堤坝出险,若谷亲临现场指挥,用石板护岸,成功抵御洪水。
B.李若谷不惧豪强,他曾调动寿州豪族堵塞决口,打击了他们决堤自保的行为。
C.若谷给那抛下妻子的人规定了期限,过期不回家的,允许他们的妻子改嫁。
D.若谷为官调动频繁,政绩突出,最终成为朝廷大员,死后得到朝廷充分肯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