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起死回生(死、生:动词作名词,死人、活的状态)
B.气象万千(万千:数词作动词,呈现各种姿态)
C.取长补短(长、短:长久,短小。)
D.荣宗耀祖(荣、耀:使动用法,使……光荣、使……荣耀)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朱建论[1]
(清)戴钧衡
小人之于君子也,必多方交之。一与之交,则其势不能中绝。交之既深,则有事或且为小人用。此其道在严之于先,不可稍有苟且之心,而又能持之艰难困苦之中,小人之计,乃不得间而入。汉平原君朱建,史称其刻廉刚直,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欲知建,建不
肯见。其气节亦可谓卓卓者矣。乃居母丧,贫不能备服具,辟阳侯奉百金实实 2],受之
不辞。夫受人之德,必有以报;受不义之思,其报之也,亦必将出于不义。以不义为小人谋,则不至于自杀其身不已。朱建受金,故遇辟阳侯之难,不得不求为之脱。既为辟阳之客,闻文帝追案,不得不自刎。
呜呼!以百金之故,丧失名节,遂杀其身,士君子取与之间,宜何如哉?不惟是也。孔子曰:“丧事,称家之有无。有,毋过礼;无,则敛手足形,悬棺而窆。’’建果贫也,服具不备可也。受金治丧,,贤者不为也。然则建即终不不为辟阳之客,而受不义之金以营丧,是污其亲以不义也。不惟不廉,亦不孝实甚。
且辟阳侯不奉于建也,谁使之哉?建之友陆生也。君子之于友也,曲成其美,不
陷以恶。辟阳奉陆生当为辞而却之;不然,于其受也,责而归之。而乃教辟阳故陷建于
不义,何哉?吾意建平日所称廉不苟者,皆饰行欺世。贾欲有以尝之,故藉辟阳以验其真伪,否则知其伪而故以败之。不然,则欲藉以成其名,而不意建之果受之也。夫人惟无名于世,世亦无所短长。苟孑孑[3]自好,著声称于时,则人所以尝试之者百端,稍有不诚,未有不败者也。
建之初不见辟阳也,知其为小人,不可近也。既百金,亦知其不可受,而特困于贫
窘不得已,且以为受之有名,未必遽伤义也。不知天下之貌为君子,著行立节,而卒至一败涂地不可赎者,皆此“不得已”之情,与未必遽伤于义之念误之。夫苟以义衡之,亦乌在其不得已也。
注释:[1]朱建:西汉人,原本是刚直正廉洁之士.后因其母丧无钱,接受辟阳侯审食其馈赠,审本是奸党,文帝时被杀,朱建曾为审说情,受牵连自杀。[2] (shui):赠给死者的衣被。[3]孑孑:才能、人品等特立、出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不得间而入间:空隙
B.贫不能备服具服具:办丧事的用具
C.于其受也,责而归之责:负责
D.贾欲有以尝之尝:尝试--

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朱建“有苟且之心”和“丧失名节”的一组是( )
A.辟阳侯欲知建,建不肯见 B以不义为小人谋,则不至于自杀其身不已
不惟不廉,亦不孝实甚而乃教辟阳故陷建于不义
C且以为受之有名,未必遽伤义也 D建果贫也,服具不备可也
辟阳侯奉百金受之不辞夫苟以义衡之,亦乌在其不得已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问题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建原本瞧不起辟阳侯这样的小人,当初辟阳侯笼络他时,朱建不肯与之相见。
B.朱建对待小人辟阳侯能“严之于先”,又能在艰难困苦中坚守,但他常怀苟且之心,最后落得丧失名节,自刎而死。
C.治丧的原则,富有的也不可过礼,贫困的就可以薄葬。但朱建收了不义之财葬其亲,本身就有错。
D.朱建平素所谓“廉直不苟”,只是一种“饰行欺世”,像这种人没有不落败的,这也是向社会上一些伪君子发出的警告。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金石录》后序(节录)李清照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①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之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复,知建康府。己酉春三月罢。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余惊怛,念侯性素急,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且痢,病危在膏盲。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
葬毕,余无所之。时犹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所谓连舻渡江之书,散为云烟矣。……到越,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在会稽,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部帙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邪!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十卷耳。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呜呼!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注:侯,称丈夫赵明诚。信宿:连宿两夜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归赵氏:出嫁 B.浸觉有味:渐渐
C.如传闻城中缓急 :平缓与紧急 D.比至,果大服柴胡:等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忧患得失,何其多也!是说也,人常疑之。
D.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她和丈夫穷心尽力搜集、整理金石书画的是()

A.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
B.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
C.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
D.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

翻译文言文中的划线句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①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译文:
②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
译文:
(2)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李清照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答: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宋清传
柳宗元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①,咸誊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②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③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①雠:出售②蚩:傻,无知③翦翦:小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善药居:储存
B.冀速已冀:希望
C.相属于户属:嘱咐
D.执其道不废执:坚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市人以其异以勇气闻于诸侯
B.不害清之为富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一不得直,则怫然怒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炎而附,寒而弃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清是个很高明的医生,山区水乡的百姓都来找他治病,他开的药方使患者很快康复,因而深受人们赞誉。
B.宋清的经营决不急功近利,而是注重自己的声誉和形象。他与人为善,不图回报,四十年如一日。
C.宋清始终坚持“居善药”,在经营中坚持药品质量第一。不管是现钱交易,还是用欠条求药,都给与好药。
D.在本文中,柳宗元选取了几件小事,重点叙述宋清经营的过程,给我们塑造了一位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厍(shè)狄士文,代人也。祖干,齐左丞相。父敬,武卫将军、肆州刺史。士文性孤直,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少读书。在齐袭封章武郡王,官至领军将军。周武帝平齐,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帝奇之,授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
高祖受禅,加上开府,封湖陂(pí)县子,寻拜贝州刺史。性清苦,不受公料,家无余财。其子尝啖官厨饼,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凡有出入,皆封署其门,亲旧绝迹,庆吊不通。法令严肃,吏人股战,道不拾遗。有细过,必深文陷害。尝入朝,遇上置酒高会,赐公卿入左藏,任取多少。人皆极重,士文独口衔绢一匹,两手各持一匹。上问其故,士文曰:“臣口手俱满,余无所须。”上异之,别加赏物,劳而遣之。士文至州,发擿(tì)奸隐,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得千余人而奏之,上悉配防岭南,亲戚相送,哭泣之声遍于州境。至岭南,遇瘴疠死者十八九,于是父母妻子唯哭士文。士文闻之,令人捕捉,挝①捶盈前,而哭者弥甚。有京兆韦焜为贝州司马,河东赵达为清河令,二人并苛刻,唯长史有惠政。时人为之语曰:“刺史罗刹政,司马蝮蛇瞋,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上闻而叹曰:“士文之暴,过于猛兽。”竟坐免。 
未几,以为雍州长史,士文谓人曰:“我向法深,不能窥候要贵,必死此官矣。”及下车,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人多怨望。
士文从父妹为齐氏嫔,有色,齐灭之后,赐薛国公长孙览为妾。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文献后,后令览离绝。士文耻之,不与相见。后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忧,娉以为妻,由是士文、君明并为御史所劾。士文性刚,在狱数日,愤恚而死。家无余财,有子三人,朝夕不继,亲友无内之者。
                       (选自《隋书·厍狄士文传》)
注:①挝(zhuā):击,打。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旧绝迹,庆吊不通     吊:吊丧
B.令人捕捉,挝捶盈前     盈:充满、塞满
C.及下车,执法严正  下车:初到任
D.亲友无内之者        内:入内

下列各句分成四组,全部表现厍狄士文严厉刻薄的一组是
①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②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
③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④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
⑤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⑥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⑥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厍狄士文家是北齐的高官世家,北齐被北周灭掉后,他闭门不出,坚持操守,反而受到周武帝的赏识任用。
B.厍狄士文为了严格执法,甚至到了为执法如山而同所有的亲友断绝关系的程度。他手下的官吏更是战战兢兢,但社会治安却非常好。
C.厍狄士文极其清正廉洁,但用法过度,因他揭发而被发配到岭南遇瘴气死掉的人有八九百,又抓捕鞭打这些人的亲戚,以至于给人以“酷吏”的感觉。
D.厍狄士文执法严明,不巴结权贵,他对人发誓说一定要依法让这些官吏死在自己手里。后来因为堂妹的事情受到牵连,在狱中愤懑而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坐其次次:旁边。 B.悟言一室之内悟:面对面。
C.终期于尽期:希望。 D.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所以游目骋怀
虽趣舍万殊所以兴怀
C.引以为流觞曲水 D.及其所之既倦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后之览者
下列对上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和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B.文中的描写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静、闲适。
C.文章后一部分主要是抒情议论,表现的是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D.文章中,作者生发出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总体表现了一种感伤情绪。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