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世纪末,中国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救亡图存运动。下列表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A.维新变法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改变“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
A.开展土地改革 | B.实施“一五”计划 |
C.“大跃进”鼓干劲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
《蒋总统集》记载“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这一状况可能出现的年份是
A.1921年 | B.1925年 | C.1931年 | D.1939年 |
1899年,孙中山在东京与梁启超讨论土地问题时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然后授之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睃削之,则民可以大苏。”由此可见,孙中山在土地问题上的主张
A.与罗斯福相似,主张国家干预 |
B.与资本主义一致,主张土地私有 |
C.与马克思主义相似,主张土地国有 |
D.与斯大林模式相似,主张农业集体化 |
有学者认为:“1840—1919年的八十年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震动最烈,经济变迁最显著的非常历史时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阶段“经济变迁”的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C.洋务企业的兴衰 | D.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反映出理学家
A.注重研究自然科学 | B.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
C.注重研究人文科学 | D.以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