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经济几十年的发展,但东莞等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工人工资仍是七八百元的标准,而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则有数十倍、甚至更高的增长,这种情况成为影响社会最终消费不足的重要原因,影响了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效果。这告诉我们
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造成人们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②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关系密切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胡锦涛同志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人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由于()
A.文化依赖于社会实践,并对社会实践起促进作用 |
B.文化能对社会实践发展起决定作用 |
C.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
D.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
电子(网络)传媒给绘画、摄影、音乐、设计、影视等艺术形式带来很大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方面有互动、宽容、开放、快速、平等、民主,只要点击鼠标,任何人都可以共享网上的所有资源、经典、名作。消极之处也不言而喻,光洁冰冷的显示器抹杀了画作的质感,设计精巧的软件可以完美任何不完美的照片,原创者的权威扫地。据此回答(1)~(2)题。
(1)电子(网络)传媒给绘画、摄影、音乐、设计、影视等艺术形式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表明()
A.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文化发展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
C.文化发展就是科技进步
D.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相互促进
(2)电子(网络)传媒给绘画、摄影、音乐、设计、影视等艺术形式所带来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文化的过程中()
A.大力推广、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B.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C.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D.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B.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为了经济利益 |
C.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
D.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
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这说明( )
A.中国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 B.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
C.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D.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 |
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