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感旧歌者
戴表元①
牡丹红豆艳春天,
檀板朱丝②锦色笺。
头白江南一尊酒,
无人知是李龟年③。
注:戴表元,字学家,生活在宋元交替之际。战乱中,辗转各地,卖文为生。②檀板朱丝,乐器。③李龟年:唐开元间乐工,常出入王侯之第,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
(1)试简要分析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西湖志余》称:载帅初湖上赠歌者一绝,有故国之思焉。即此诗也。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故国之思”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词的上片,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下片刻画出词人怎样的形象?蕴含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下面各项是对这首诗的赏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
B.“一别心知两地秋”中,“秋”字表面写时令,实际上表达人的情绪,巧妙运用拆字法,以“心”上“秋”说明愁绪。
C.“日晚” 句写望中所见之景,指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
D.诗人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感情真挚深厚,造语清丽流畅,读之余味无穷。诗中“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怎样将诗人的感情表达得含蓄动人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① 颔联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写庐山夜色的?这样写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②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⑷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④宜:和顺、亲善。这是一首女子出嫁人们为其祝福的诗歌。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⑷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④宜:和顺、亲善
这是一首女子出嫁人们为其祝福的诗歌。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