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文后小题。
客 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对杜甫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皆春水”既点明了客人来访的时间,又交代了当时杜甫草堂的周围绿水环绕、春光秀美、清幽淡雅的环境。 |
B.颔联的“不曾”与“今始”相呼应,表现了诗人独居江村,今日友人来访的喜悦心情。 |
C.颈联的意思是说:我因远离集市,家里贫穷,只能用最简单的菜肴和浑酒来待客。 |
D.尾联用探问的语气,问客人如果喜欢的话,就把邻居老叟唤来,一同饮上几杯,意为表达邻里和睦。 |
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静景写起,描写了一幅恬淡闲适的生活画面,然后叙写待客,以动景收笔,动静交融,结构自然。 |
B.这首诗描写了客人来访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和友人真挚纯朴的感情。 |
C.本诗表现了诗人在客人来访时的喜悦心情,暗含了对生活贫寒的自嘲与辛酸。 |
D.本诗用语朴实,词真情浓,虽没有一个“至”字,但客至之后殷勤待客的欢乐情景无不跃然纸上。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你认为第三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指出并分析其妙处。
若把第四句中的“星火”换成“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渔火”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诗,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
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颈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下题
寄江南故人(家铉翁)
曾向钱塘住,闻鹃忆蜀乡。
不知今夕梦,到蜀到钱塘?
楼上(葛起耕)
楼上何人吹玉箫,数声和月伴吹宵。
断肠唤起江南梦,愁绝寒梅酒半销。
【注】①家铉翁,南宋人,故乡在四川眉山,长期在南宋朝廷做官。此诗是诗人被元人羁留燕京时所作。②葛起耕,江苏丹阳人。《寄江南故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试比较这两首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上的相同和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