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丽在学习20世纪亚洲近代史的时候,发现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在20世纪初亚洲许多国家,如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具有相似的历史现象,即都诞生和涌现了“国父”级的伟大人物。
【材料一】
                
图1:中国国父        图2:印度国父         图3:土耳其之父
【材料二】在1982年第5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影片《甘地传》获得八项大奖,上台领奖的人强调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材料三】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和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请根据上面图片和文字史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列举相关史实说出你的理解。
(2)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为“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东亚和西亚两位“国父”级人物对各自国家作出的最大贡献分别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
材料二“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朱熹
材料三“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
材料四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材料五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王淑臣 《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变化的过程。
(2)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五,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古代中华文明灿烂辉煌、长期领先于世界,较少受到世界其它文明的影响;近代中国不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工业文明的冲击,也逐步接受世界先进文明;现代中国更是与世界融为一体、密不可分。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以秦朝和雅典城邦的重要制度说明古代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类型的政治文明。
(2)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受到哪些世界因素的影响?
(3)新中国哪些外交成就可以说明中国融入世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2分)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此原则下,有哪些重大的外交活动?(4分)
(2)材料二的照片中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此事有何重大意义?第二年,我国在外交方面又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2分)

近来,钓鱼岛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
(1)材料一的诗写于哪一年?(2分)日本是在哪次战争后,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2分)
材料三: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或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2)根据材料三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一例说明。
材料四: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其重大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世官制度下官员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
材料二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材料三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3)科举制度兴起于何时?其选拔官员的方式是什么?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