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载文指出,所谓协调发展,是指社会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与自然、人等其他系统之间,在发展的速度、比例、顺序等方面,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既要有侧重点,又要兼顾各方,做到统筹兼顾。这告诉我们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
B.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
C.做任何事情都要以系统优化的方法代替其他科学方法 |
D.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 |
尽管微博简短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给公众与社会和谐带来不少困扰,但如果能加强管理,完善法制,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微博可以为人们“参政议政”提供一个更便捷有效的通道。这说明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 | B.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 | D.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
2012年是邓小平南巡谈话20周年。20年来,这一谈话精神不断被现代化实践证明其正确性,也不断结出硕果,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 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12年3月24日(农历三月初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郑州新郑市隆重举行,海内外炎黄子孙纷纷前来寻根探源、省亲问祖,这助推了世界华侨华人的寻根热潮。世界华人无论身处何地,身陷何境,心中的“根”始终不变,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动中有静 ②静止是无条件、绝对的 ③静止意味着事物没有任何变化 ④事物是变与不变的统一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写道:“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好坏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这一描述表明
A.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 |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C.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 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
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他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按重量的数量级分类,由此发现不同的重量级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这一发现对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产生了明显效果。这启示我们
①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意外和失误是产生智慧、取得成功的起点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能促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