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重要,而要把它完美无缺地取出并加以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 |
B.大约是诗穷而后工的缘故吧,在北宋许多大诗人没有起来以前,这两位诗人成为诗坛的一对执牛耳的人物,号称"苏梅"。 | |
C.几十年来,我们兄弟姐妹的事总是按下葫芦又起瓢,让母亲直到晚年还有操不完 | D.有的地方怨天尤人,抱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态度,一味请求上级倾斜,而不是自力更生、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资金困难。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国外,很多遗传、传染类疾病属于公民隐私范畴,而在我国,有些机构随意披露公民这些隐私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法律对此还缺乏相关的规定和有效的保护,导致这些隐私被披露后无法获得司法救济。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表达的是()。
A.我国的有关机构应严格保护公民病情隐私 |
B.我国公民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 |
C.我国有关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制度亟待完善 |
D.在医疗方面,我国和其他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公路发展的早期,它们的走势还能顺从地貌,即沿河流或森林的边缘发展。可如今,公路已无所不在,狼、熊等原本可以自由游荡的动物种群被分割得七零八落。与大型动物的种群相比,较小动物的种群在数量上具有更大的波动性,更容易发生杂居现象。
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
A.公路发展的趋势 | B.公路对动物的影响 |
C.动物生存状态的变化 | D.不同动物的不同命运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严密的逻辑论证,历史上有一个确实的来历:公开辩论。古典时代的雅典人好辩,还有一套民主选举办法,雄辩术风行,甚至还有一个奇怪的习惯:两人争辩一件事,可以有彩金,谁辩胜就得彩金。辩证法的原意本是辩论,一方说话有漏洞,对方力图辩驳,怕输,就要严密。逻辑学显然也是从这来的。
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
A.雄辩术曾经在古典时代的雅典风行 |
B.辩证法不仅仅是为了在和别人的论辩中取得胜利 |
C.为一件事情争论不休在古典时代的雅典可能是很奇怪的 |
D.逻辑学的产生可能和古典时代的雅典人好辩有关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各国的国情和传统不同,但是对于谋杀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实施死刑,至少是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公开宣判和执行死刑可以有效地阻止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它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比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肯定大得多,这是社会自我保护的一种必要机制。乙:我不能接受你的见解。因为在我看来,对于十恶不赦的罪犯来说,终身监禁是比死刑更严厉的惩罚,而一般的民众往往以为只有死刑才是最严厉的。
对上述对话最恰当的评价是( )。
A.两人对什么是最严厉的刑事惩罚有不同的理解 |
B.两人对执行死刑的目的有不同的理解 |
C.两人对产生恶性刑事案件的原因有不同的理解 |
D.两人对是否大多数人都接受死刑有不同的理解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国是桂花的故乡,西南、中南地区是它的原产地。现在各地都有种植。在中国战国时代,屈原的《九歌》中就曾多次出现“桂舟”、“桂酒”等词,这是最早以桂入诗的例子。陕西省勉县城南定军山武侯墓前有两株桂花,相传栽种于汉代,已有1700多年历史,人们称它们为“汉桂”。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的是( )。
A.我国栽种桂花已有1700多年历史 |
B.桂花多在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种植 |
C.“汉桂”是最早入诗的桂树 |
D.《九歌》是我国最早的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