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根源在于
| A.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
|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 C.对国情认识不足 |
| D.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
(2015年山东卷文综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 |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
|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
(2015年北京卷文综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 B.宋朝的枢密院 |
| C.明朝的内阁 | D.清朝的军机处 |
(2015年新课标Ⅱ卷文综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
|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
|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
|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
(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
|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
(2015年上海卷历史4)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
| A.太尉 | B.皇帝 |
| C.郡守、县令 | D.丞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