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气温和降水示意图,判断:
1.P地气候类型没有分布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2.P地自然带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
图1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
表1为我国夏半年各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读图和表,回答下列小题。
| 节气 |
直射点纬度 |
节气 |
| 夏 至 |
23˚26΄N |
夏 至 |
| 芒 种 |
19˚31΄N |
小 暑 |
| 小 满 |
15˚37΄N |
大 暑 |
| 立 夏 |
11˚43΄N |
立 秋 |
| 谷 雨 |
7˚45΄N |
处 暑 |
| 清 明 |
3˚54΄N |
白 露 |
| 春 分 |
0˚ |
秋 分 |
| 节气 |
直射点纬度 |
节气 |
| 夏至 |
23°26′N |
夏至 |
| 芒种 |
19°31′N |
小暑 |
| 小满 |
15°37′N |
大暑 |
| 立夏 |
11°43′N |
立秋 |
| 谷雨 |
7°45′N |
处暑 |
| 清明 |
3°54′N |
白露 |
| 春分 |
0° |
秋分 |

该地的纬度为()
| A.3°26′N | B.10°N | C.20°N | D.23°26′N |
该地夏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值在年内出现频率次为()
| A.1 | B.2 | C.3 | D.4 |
下列时段与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时段吻合最完整的是()
| A.春分至立夏 | B.小暑至处暑 |
| C.小满至夏至 | D.芒种至小暑 |
下图中,ABC为昏线,AD、BE为纬线的一部分,BD、CE为经线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若A与B的时差与B与C的时差之比为1:2时,则E点的日出时间比D点()
| A.早8小时 | B.早12小时 | C.晚8小时 | D.晚12小时 |
若BD与CE的长度之和为一年中的最小值,则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华北平原小麦返青 |
| B.天山牧民迁往高海拔地区的草甸牧场 |
| C.长江三峡大坝的水位不断升高 |
| D.欧洲的圣诞树销售火爆 |
下表是冬至日四地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 地点 |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 ① |
7∶15 |
18∶45 |
| ② |
3∶00 |
17∶00 |
| ③ |
21∶20 |
6∶40 |
| ④ |
11∶20 |
0∶40 |
四地按由南向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④① | B.②④①③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①④ |
表中③地位于②地的()
| A.东南方 | B.东北方 | C.西南方 | D.西北方 |
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右图为某日某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 A.0° | B.20°N | C.20°S | D.23.26′N |
某地当日比图中甲地的夜长时间略短,却与甲地同时迎来日出,该地应位于甲地的( )
| A.东北方向 | B.西北方向 | C.东南方向 | D.西南方向 |
图2中四幅小图,能正确表示乙地24小时内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是( )

| A.a图 | B.b图 | C.c图 | D.d图 |
右图为“不同纬度一年中昼长变化折线图”,a、b、c 为三个不同纬度上所做出的折线,①②③④为不同的日期, 读图判断下列小题。
在a纬度附近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经常可以看到极光 |
| B.一年中有半年极昼 |
| C.每天夜晚均能用北极星确定方位 |
| D.终年高温多雨 |
如果b地在北半球,则在③日期前后()
| A.北京地区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
| B.长江流域出现伏旱 |
| C.黄河和叶尼塞河同时出现凌汛 |
| D.此日过后大连的昼小于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