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渎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孟子曰:“中①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②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离娄下》)
[注] ①中:无过不及,中庸,无偏激。②不肖:不贤,品行低下。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其实质是呼唤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这一点在当今社会犹为重要。 |
B.不仅父兄、师长,任何有正确生活态度、社会责任感的人,都有帮助或匡正别人的义务。 |
C.孟子这一主张可以使无知者有知、有知者更有知,可以使愚昧者文明、文明者更文明。 |
D.“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认寸。”孟子进一步阐明:如果有积极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不去承担匡正别人的义务,他们就与不肖之人没有区别,甚至赶不上他们了。 |
(2)孟子认为怎样去做才能使愚昧者文明,文明者再文明?(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所作。
(1)试分析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2)作者对“秋日”是怎样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东马塍①
[宋] 朱淑贞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 ①东马塍:地名;塍,田间的土埂子。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
第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小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比喻昂贵的柴米。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炼意,往往一个字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决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因而被称为“诗眼”。阅读本诗,可以看出本诗的诗眼是“忧”。请具体说明理由。
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小题。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用了哪些手法?
有人说诗中的"闲"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有哪些呢?(方法规律提炼)
(校本课程阅读)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小题。
归嵩山作①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③。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首诗的情感写得很有层次,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情感变化。
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