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注) ①济众:周济大众。②尧舜其犹病诸:病,不足;诸,之乎。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 |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子“推己及人”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 |
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 |
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人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
(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 的理解。(3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诗。
从诗中和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下面是严武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问题。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惟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廓。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崇光:美艳的光彩。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什么特点?后两句在抒发情感时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回答下列题。
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请分别说出“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的妙处。
请简要分析这两首元曲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 )。(1分)
(2)你认为诗中最能突出诗人别情的一个字是( )字,请简述你的理由。(3分)
答:
(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中情与景的关系。(3分)
答: